幼兒遊戲發展
很多人都知道遊戲,可是卻很難將之下一個定義~ 根據杜威的說法:「所謂遊戲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或直接與個體的生存有關的活動之外的活動,此活動並不明顯的意識到束縛、義務、強制等內外的壓力,且能夠自由、自在、自立、自動展開的活動。」
它是一個自動自發,小朋友想玩就玩,不 想玩就停止的活動, 是一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行為,伴隨著開朗滿足的感覺,沒有壓迫感,充滿著快樂性,且在活動過程中充滿著想像力與創造性,並讓小朋友在此過程中擁有自我探索、試驗各種事物,並從中獲得自我滿足與自信心,如此便是遊戲對兒童人格發展重大的影響力,當然他們是在不斷地重複玩弄中探索、嘗試、學習,建立自己的自信與勇氣,所以遊戲是個重過程,而非重結果的活動,不在乎結果的輸贏,而是從中獲得了甚麼、學到了甚麼。
「遊戲」在心理學上與教育學上有很多種說法與論點,當然也因各個觀點之不同而說法分歧。然而,幼兒的遊戲也有其發展的里程碑與過程,以下就較常見的論點介紹之:
皮亞傑認知發展角度來分析
1.感覺動作期0~2歲:遊戲主要是練習,反覆操弄一件玩具
2.前操作期(運思前期)2~7歲:語言的出現,會用符號代表時物與動作
3.具體操作期(具體運思期)7~11歲:規則遊戲的產生
派頓(Parten)從社會發展觀點觀察兒童的社會性遊戲
1.無所事事的行為:閒坐、原地跳動、到處閒逛、沒有做特定的事
2.旁觀行為:看別人玩或和他們說話但沒有參予其中
3.單獨遊戲(2~2.5歲):獨自一個人玩,玩的材料和鄰近兒童玩的不同,沒有和別人交談。
4.平行遊戲(2.5~3.5歲) :玩的玩具和從事的活動與身旁的兒童類似或相同,但沒有意圖和身旁的兒童玩。
5.聯合遊戲(3.5~4.5歲) :有相互簡短的交談或借用玩具,但彼此沒有分工也無共同目標,仍以個人興趣為導向。
6.合作遊戲(4.5歲~) :一起玩有共同的遊戲目標。
以上是對兒童遊戲發展的簡單介紹,然而小朋友的遊戲發展也會因為個別差異、性別差異、友伴、環 境、大眾傳播、遊戲輔導者、、、等的影響,由於現在的環境與社會型態,許多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成了宅童,最好的友伴通常是電視或電腦,少了多元的環境刺激及玩伴,所以大人的引導與陪伴就非常重要。
我們除了幫小朋友選擇適當的電視節目外,也要了解當看電視的時間愈多,小朋友所表現的想像性遊戲就越少,不但干擾幼兒想像性的思考活動(即創造力的基礎),也更促進幼兒被動的行為,甚至更加影響幼兒各方面的平衡發展,而遊戲過程中,成人(遊戲輔導者)也要了解小朋友 的發展,才能給予適當的介入與引導,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文章參考-幼兒發展與輔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