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自理能力訓練──飲食習慣 |
採訪/許揚昕 |
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從一出生就有囉!當寶寶一脫離母體,就會有獨立自主的欲望。瞧!小寶寶不斷地揮舞雙手想握住奶瓶,就是自理能力開始的第一步。 檸檬樹托兒所老師林青青表示,現今許多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與年紀不成正比,多半是因為照顧者沒有給予足夠的學習機會,使孩子無法獨立。當您常覺得孩子長不大、無法照顧自己時,不妨反省一下,您是不是根本就沒有給孩子機會學習。因此,當孩子開始有意願要自己動手時,媽咪就得趕緊放手讓孩子試看看囉! 自己動手吃 6個月大開始 什麼時候該讓寶寶學習自己動手吃飯呢?林青青表示,待寶寶6個月大嚐試吃第一口副食品時,就可以開始著手啟蒙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 當您試著餵寶寶吃副食品,他卻生氣地抵抗,甚至是自己用手抓,那麼代表著他在向您抗議說,「我要自己吃!不要餵我啦!」因此,媽咪就要學會放寬心,讓寶寶自己動手囉! 到了9~10個月大左右,孩子會開始對湯匙產生興趣,甚至是會伸手想要搶媽媽手中的湯匙,那麼媽咪就應該要讓寶寶自己試著使用,以免錯過最佳培訓期,待寶寶興趣全失,或是習慣由別人代勞之後才來後悔。 而為免孩子因為不能靈活使用湯匙耍脾氣,家長也不妨從旁協助,藉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及成就感。當孩子可以成功地使用餐具用餐時,家長應給予鼓勵,說他很棒囉!可以自己吃飯了呢!如果他不小心灑出來了,也不應指責他,應勉勵他下次再改進,以免孩子產生挫折感。 寶貝!你準備好了嗎? 學習自己吃飯可是一點都不容易呢!小寶貝很可能會一個不小心就將整張小臉,及整個餐廳搞得髒兮兮。林青青表示,在學習自己進食之前,寶寶需具備的能力可不少。媽咪不妨一一檢視,看家裡的小寶寶準備好了嗎? 媽咪!準備開始囉! 「為什麼鄰居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家裡的孩子卻不行呢?」林青 青指出,學習飲食習慣,需視孩子的個別差異而定。其次,家庭環境的營造也同等重要,如果您老是怕麻煩,而省略學習過程;或是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而代勞,那麼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孩子自然學不好。不過,她也說明,訓練孩子自己動手進食之前,媽咪最好要有充份的身心理準備,如此才不易心煩氣躁。 *心理準備,備足耐心: *環境準備,備妥小桌小椅: *用具準備,備齊嬰幼兒餐具: 媽咪!我乖乖吃飯唷! 家裡的寶貝很偏食嗎?老是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林青青指出,如果不想讓孩子成為偏食的小孩,從小就應培養正確的用餐禮儀,以免把寶寶的嘴養刁了之後,才來傷腦筋。 那麼正確的用餐禮儀有哪些呢?諸如: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固定位子吃飯,不可邊吃邊玩,不可邊看電視邊吃;不可偏食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唷! 至了3歲起,寶寶就可以與大人同桌吃飯,開始練習餐桌禮儀及社交能力了。家長不妨利用進餐的時間作好親子溝通,如問寶寶,「今天在幼稚園開心嗎?」但也不要一直講個不停,或是直教訓孩子,以免吃飯時間拖太長,使孩子興趣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