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幼兒園相關資訊 (4)
- Feb 04 Mon 2013 13:58
新北、高雄廣設公托 「超實惠」父母真的有經濟困難,公托也是一種選擇,不一定要送貴松松的私托!
- Feb 04 Mon 2013 11:53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vs 蒙特梭利教育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已於2011年6月10日,經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其主要內容是將收托2~6歲幼兒的「幼稚園」和「托兒所」兩機構整合為「幼兒園」,並統由教育部門監督管理。對於幼兒園的教學、教師的資格、園所的界定等皆有新的規範,其內容將於2012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以期提升幼兒教育品質。目前「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發展與理念」(幸曼玲,2011)已確定,雖然完整版的幼兒學習能力指標仍在謹慎研擬中,然而在接納幼兒園課程以多元模式與不同議題的前提下,各種教學模式園所應在實施新課綱前夕,思考園所原有的課程理念與架構,如何融入新課綱思維,並擬定實踐方向。
蒙特梭利教育是以兒童、教師、環境為教育理念實踐之主體。透過預備環境、教具(即材料)以及教師(指導員或啟導員)形成教學三要素。幼兒發展植基於混齡班級型態,確信個體具有發展獨立以及保護幼小的本能。主張幼兒透過自由選擇教具、操作教具(工作),能使偏態行為「正常化」。在按部就班的操作歷程中,建立幼兒動作、認知、語文、社會互動、情緒與美感的發展。新課綱則依據幼兒教育發展理念,在社會建構論的觀點下,以幼兒為中心,採取自由遊戲的方式。從幼兒成為「全人」的「發展」領域出發,加入社會期待和文化期待,不以學科知識做為領域劃分的方式,避免幼兒教育淪為小學教育的準備階段,區分出身體動作、認知、情緒、語文、社會、美感等六大領域。
蒙特梭利教育是以兒童、教師、環境為教育理念實踐之主體。透過預備環境、教具(即材料)以及教師(指導員或啟導員)形成教學三要素。幼兒發展植基於混齡班級型態,確信個體具有發展獨立以及保護幼小的本能。主張幼兒透過自由選擇教具、操作教具(工作),能使偏態行為「正常化」。在按部就班的操作歷程中,建立幼兒動作、認知、語文、社會互動、情緒與美感的發展。新課綱則依據幼兒教育發展理念,在社會建構論的觀點下,以幼兒為中心,採取自由遊戲的方式。從幼兒成為「全人」的「發展」領域出發,加入社會期待和文化期待,不以學科知識做為領域劃分的方式,避免幼兒教育淪為小學教育的準備階段,區分出身體動作、認知、情緒、語文、社會、美感等六大領域。
- Feb 04 Mon 2013 11:47
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教學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