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7次健檢 圖解全攻略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34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副主任 廖賜寶
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杜戎玨
參考/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編印,兒童健康手冊。
攝影/黃暉中
model/陳語彤、賴禹璇、鍾亞霖
刊頭插畫/日光路
場地協力/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健兒門診
玩具提供/Toyroyal樂雅、瓦吉司


國民健康局提供1個月~未滿7歲的寶寶7次免費健康檢查的服務。
不過這7次健康檢查究竟都在檢查哪些項目呢?
本期特別邀請了3位可愛寶寶去醫院的健兒門診「實地走訪」,
現在就帶各位新手爸媽來看看:醫師到底都在檢查些什麼?
並以圖解的方式來介紹各年齡層身體檢查與發展診察項目。
希望爸爸媽媽在看完本篇文章以後,
都能夠按時帶寶寶至各個醫療院所接受免費健康檢查喔!





小寶寶篇


1次健兒門診檢查(1個月)、第2次健兒門診檢查(23個月)

1.      醫護人員會先替寶寶量頭圍。

2.      量體重。

3.      量身長。頭圍、體重、身長為7次健兒門診檢查必定測量的基本項目。

4.      檢查口腔內外,看看是否有鵝口瘡、兔唇或唇顎裂的情形。

5.      檢查耳朵外觀及用耳鏡檢查耳朵內部有沒有問題。

6.      聽呼吸音及心音是否正常。

7.      確認肝脾有沒有腫大。

8.      敲敲看腹部,看看寶寶有沒有脹氣。

9.      聽聽看腹部腸道的運作是否正常。

10. 摸摸看頸部,確認有無斜頸。

 

11. 觸摸寶寶的前囟門,觀察是否有凹陷或鼓起的現象。如果前囟門有凹陷,要注意寶寶是否脫水反之如果前囟門有鼓起的現象,則要小心可能有腦壓過高的問題。

12. 先檢查寶寶的四肢外觀有無異狀;再將尿布打開,檢查有沒有疝氣及看看寶寶的屁股上有沒有尿布疹。然後將寶寶的下肢彎曲成90度,觀察雙腳彎曲的對稱性;再稍加轉動髖部、聽聽看是否有「喀答聲」,藉以檢查有沒有先天髖關節發展異常的問題或有無脫臼現象。

13. 1個月大的寶寶,醫師會用手電筒照射寶寶的眼睛,看他是否會眨眼;也會觀察瞳孔光反射的位置是否正常,以排除斜視的可能。

14. 14-1. 將寶寶兩手拉起、身體懸空,觀察寶寶的身體是否柔軟度適中,太軟或太硬都要小心寶寶的神經或肌肉系統是否有發展異常的可能。

14-2.滿1個月時,醫師會以手支撐著寶寶的腹部將其身體懸空,觀察寶寶的頭部及身體是否呈一直線、腳有無自然下垂。若身體太軟無法呈一直線、或四肢太硬(尤其是下肢太硬)皆屬於異常,要考慮有無腦性麻痺神經學方面的問題或先天性異常。

 

15. 在耳邊搖晃鈴鐺,寶寶是否會有任何反應?(眨眼、驚嚇、轉頭皆算,藉以確認聽覺是否正常。)

16. 大人的手指放在寶寶的手掌上,寶寶會自然握住,此為抓握反射;在按壓寶寶的腳掌時,腳趾同樣會有下彎縮起的情形。可採取這種方法來觀察寶寶的原始神經反射發展是否正常

17. 將手指放在寶寶嘴角附近,刺激寶寶的尋乳反應,這也是一種新生兒的原始神經反射。

18. 1個月時,寶寶的頭部應能稍微抬離床面一點點。

 

19.用手指或棒子輕壓寶寶的手掌時,寶寶能否反射性地握住?同樣也是原始神經反射測試的一種。

20.對於23個月的寶寶來說,俯臥時頭部應能抬至45度。

21.23個月的寶寶應會注視著正在移動的物品。

22.大人雙手支撐著寶寶的腋下、讓寶寶的腳接觸地面,觀察寶寶是否有像要走路的動作。(如雙腳腳尖好像要踏向地面的樣子)

 

1次健兒門診檢查的常見問題

有些家長常會問醫師:「為什麼寶寶臉上和鼻子上有很多白色突起的疹子?」其實這些丘疹大多為粟粒疹,屬於新生兒常見的皮脂腺丘疹。隨著寶寶的年紀增長,多半會自行消失不見(大約12個月時會消失),毋須使用藥物治療,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至於為什麼新生兒臉上容易出現粟粒疹,目前成因仍不明,但推測應與新生兒汗腺功能尚不發達有關。

 

2次健兒門診檢查的常見問題

「雖然臉上的疹子消失了,屁股上卻開始出現一片紅疹?」這種情況有時候可能是常見的尿布疹,症狀是寶寶的屁股紅紅的,亦會因此而感到不舒服、哭鬧不休。尿布疹的形成與肌膚長時間接觸排泄物有關,寶寶的皮膚相當嬌嫩,易因接觸穢物而引起所謂的接觸性皮膚炎。想要遠離尿布疹,勤換尿布、保持屁屁乾爽是一定要做到的;如尿布疹過於嚴重,醫師也會開藥物請家長塗抹(通常有隔離效果的氧化鋅藥膏功效不錯,使用約12週即能改善)。寶寶如廁完,建議盡量用水清洗,會比只用濕紙巾擦拭效果來得更佳。

 

中寶寶篇

3次健兒門診檢查(49個月)

23.先替寶寶量體重。

24.量身長。

25.量頭圍。

26.以耳鏡檢查耳朵內部有沒有問題。

27.檢查口腔,依然要觀察口腔內部有沒有黏附白色的斑塊,如鵝口瘡。

28.聽聽看腹部腸胃的蠕動情形。

29.聽聽看呼吸音及心音是否正常。

30.觸摸腹部,觀察是否有肝脾腫大的問題。

31.一手輕壓寶寶腹部、另一手輕敲,觀察有無脹氣。

32.將尿布打開,看看寶寶的屁股上有沒有尿布疹。

33.檢查是否有疝氣。

34.接著看發展項目:寶寶俯臥時,會用兩手前臂支撐、將頭抬高至90度嗎?

35.是否會伸手抓取身邊的玩具?

36.大人將手放在寶寶腋下稍加支撐,寶寶即能站直嗎?

37.眼睛會追視移動的物品嗎?

38.會扶著椅子或其他輔助物品站立嗎?

39.寶寶自己可以坐得很穩了嗎?

40.將手帕蓋在寶寶的臉上,他會自己拿掉嗎?

41.是否可以成功翻身?

42.會將玩具換手嗎?

 

*此次健檢涵蓋年齡較廣,寶寶若還不會做某些動作,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仍以醫師評估為準。

 

3次健兒門診檢查的常見問題

問題1「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喝水呢?」

6個月大以前,如奶量足夠的話毋須另外補充水分。若是提前讓寶寶喝水,水喝飽了、寶寶可能也不肯喝奶了;6個月大以後寶寶可以開始喝水,水量多寡不一定,視個人需求而定。至於如何知道寶寶的水分攝取是否充足,則要看尿量夠不夠,1歲以內每天平均至少要有6片以上厚厚重重的尿布才行。

 

問題2「什麼時候可以吃副食品呢?」

根據兒科醫學會建議,46個月是最適合開始添加副食品的時機。許多媽咪此時會發現,寶寶似乎對奶類食品失去興趣,除了自主意識與外在環境分散注意力以外,主要是因為寶寶開始想吃副食品了,對奶量的需求自然減少。在選擇副食品的方面,由於純粹哺育母乳的寶寶容易缺鐵,所以應選擇富含鐵質的副食品;哺餵配方奶的寶寶則較無缺鐵的問題。至於副食品的添加上,先從每次一湯匙米精或麥精每天12次開始嘗試,同一種食物持續餵4天~1週,寶寶皮膚沒有紅疹過敏反應、亦無腹瀉,可再添加另一種副食品;如有過敏反應則要暫停,2週後再試試看同一種副食品;米餅的部分則可以等寶寶長牙後再開始食用。

 

詳細全文請參考201212月號No.434【嬰兒與母親雜誌】

 

廖賜寶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小兒科主任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進修

      台北馬偕醫院新生兒科臨床研究員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副主任

 

戎玨

學歷:台大醫學系暨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研究醫師

      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研究員

現任: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2012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保母小雅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