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立幼兒學習的鷹架


作者 Tan Meng Kwang
譯者 金秀華






 

愈來愈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人士引用"鷹架"的概念做為譬喻來描述成人(以及有能力的同儕)引導兒童學習和發展的過程。而"鷹架"這個名詞來自建築業,建構在房屋四周做為輔助房屋的搭建、粉刷或修繕之用。


對於幼兒的學習來說,腳踏車上的一對輔助輪,就是鷹架的典型實例。它是可以調整的,因應一時之需,隨時可以拆卸的,提供了幼兒在學騎腳踏車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輔助。如果沒有輔助輪,同時要學習踏踏板、保持平衡感和駕駛方向這些高難度的動作,對於大多數的幼兒來說,雖然不是不可能一次通通學會,但整個過程顯得十分困難。輔助輪這個鷹架,能夠讓學習者成功地達成騎腳踏車的目標,而且快樂的騎向更寬廣的世界。



在教育上,鷹架是建構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做為輔助幼兒的學習之用。當成年人協助兒童在維高斯基(Vygotsky)人類發展理論中所謂的最近發展區(ZPD,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中的學習活動時,能夠為兒童建構最佳的學習鷹架。


最近發展區(ZPD)指的是,一個人獨自解決問題所反應出的實際發展程度,與其經由成人從旁輔助或與有能力的同儕合作解決問題所應出的潛在發展程度之間的距離。


鷹架行為提供兒童從其實際所知,能力所及的程度,通向達成期望目標的橋樑,發生在經驗較為豐富的成人針對一項全新的技能給與缺乏經驗的學習者細心且個別化的指導過程中。這是一個透過肢體或語言的互動,由一個願意主動分享的人將技能和知識傳遞給一個有學習動機的人的敏感歷程。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讓學習者保有主動學習機會,施展天生的好奇心,發揮個人的興趣和專長的機會。除了個別教學活動外,鷹架行為也可以發生在小組教學過程中。


在建構學習的鷹架的時候,當成人已經十分清楚學習者期望學習的重點的情況下,只在必要的時候從旁引導學習者。成人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我該怎麼幫你呢?"或只是很簡單的從旁觀察學習者的意圖與做法,在必要的時候不著痕跡地介入,成功地建構學習的鷹架。舉例來說,當兒童在玩拼圖的時候,成人可能會注意到小朋友老是找不到特定的圖塊。根據鷹架理論,成人應該要試著找到該塊圖塊,放在小朋友容易發現的地方,協助他完成拼圖。之後,小朋友玩相同的拼圖時,會在不需要成人的協助下,一次比一次更輕鬆地完成拼圖。然而在其他的狀況裡,成人則可能需要按步驟做完整的示範,然後再鼓勵學習者嚐試其中的一部份工作。


成人提供給學習者的輔助,應該是"恰到好處"即可。至於如何提供"恰到好處"的學習輔助的要訣是:
1. 對於兒童的用字與行為保持高度的敏感
2. 準確地判斷兒童的想法
3. 只在必要的時候提供兒童協助,並根據兒童的回應調整給予的協助 



而且,在大部份的時間裡,兒童必須是"成人提供協助的方向球",而且在解決問題和完成工作上所參與的程度將逐漸增加。如此反覆的過程是鷹架理論的要素。


成功的鷹架行為是能夠讓兒童更清楚地了解工作得以成功達成目標的因素。也就是說,真正的改變是在兒童對工作的了解程度,而不僅僅只是工作的完成而已。然而和我們日常生活認識的為完成建築物所搭建的鷹架不同的是,相似的建築物需要相同的鷹架器具,然而在鷹架理論中,完成相同工作所需要的鷹架只會愈來愈少,也就是說,需要鷹架的並不是一項工作的完成,而是兒童對一項工作的概念,以及完成工作的適當程序。


鷹架行為通常預期是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引導之下所發生,電腦的學習環境在經過事先架構設計好的內容編排和具有內建的認知學習輔助,例如回饋,依序進行,資料的多元化呈現方式,以及一項活動可以預期的發展歷程,也可以成為學習的鷹架。有許多教師反應他們的學生能夠在電腦的環境裡完成不可能在一般課室學習環境中達成的數學題目。適當的運用設計精良的電腦軟體可以相當精確地掌握與追蹤兒童的學習,而因此提供幼兒學習的鷹架。在育腦樂園電腦課程中,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將能力較佳和能力稍差的幼兒做有效的配對,進一步產生另一種層次的鷹架行為。能力較佳的幼兒協助能力稍差的幼兒完成經過精心設計的工作,使後者因鷹架行為而受益。相反地,能力較佳的幼兒也得以進一步的將概念內化而獲益。


鷹架理論的原則可以適用在所有年齡層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習者。同時也可以運用在輔助許多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包括肢體技能-打毛線;在家裡或在學習裡的語文學習;社交禮儀,例如家族聚會用餐禮儀;數的概念;思考與社交技巧,透過虛構遊戲的方式;如何解決一個問題或玩一個新的玩具。


老師經常在教室裡應用鷹架理論。鷹架理論讓老師介入學習的環境,在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一項工作之前,提供必要的提示、問題、指導、確認與舊知識使能完成指定的工作。在現今的教育環境裡,來自不同背景,各有專長的學生齊聚,鷹架理論應該被更頻繁且更巧妙地應用使學生受益。


對於家長來說,只是讓幼兒在家長極少參與的情況之下接觸大量的學習資源,將限制幼兒的認知發展。家長應該做的,是積極地參與幼兒的遊戲活動,提供幼兒如鷹架理論所描述的超越其獨立完成工作的實際能力,得以發揮潛在能力的學習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高雄保母小雅媽咪 的頭像
    高雄保母小雅媽咪

    高雄優良保母 小雅媽咪的育兒教室(保爸保媽共同托育)

    高雄保母小雅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