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2~3歲階段,學習接受新食物、控制大小便,父母帶出門的機會開始增加,許多孩子進入幼幼班,奠定成為社會人的基礎。於是幼兒擴展觸角,學會許多基本的動作技巧,為未來學習更複雜的遊戲及運動做好準備。視知覺與聽知覺也逐漸靈光,喜歡玩模擬、象徵性的遊戲,點點滴滴學習人際互動之社會行為。














孩子出生時已具備嗅覺與味覺,但是對陌生食物的接受性有待後天的教育。大多數食物在熱的時候香味四溢,熱食嚐起來也特別好吃,自然就激發嗅覺與味覺的活躍,進而引發食慾。



《教養指南》

父母不要滿腦子只想到廚房有多危險,在維護好安全的狀態下,允許孩子旁觀媽媽如何烹調食物,學習辨識各種食物的氣味與味覺,豐富飲食的內涵。



2~3歲是孩子的肛門期,對自己排泄器官的觸覺訊息開始敏感。有便意時下意識地會用手去觸摸排泄器官,解便的過程會感覺到快感。但孩子如有便秘的問題,體會的將是疼痛,可能很害怕解便,惡性循環下將變成大問題。

《教養指南》
 
訓練孩子大小便的過程,態度不要嚴厲或急躁,因為孩子的腦與排泄器官間的神經連線尚不通暢。所以當父母看出孩子有便意時,主動問他要不要去廁所,並陪同他進行如廁訓練。過程中若有閃失,解便在褲子或地板上,要用緩和的語氣告訴他,下次要早一點告訴父母、去廁所的過程要夾緊一點,坐到馬桶上才解放。














2~3歲的孩子,語言理解及聽覺記憶,已經有一些基礎,喜歡學大人的語調、反覆運用經常聽到的語彙,因此聽知覺反應更快,語言的運用從疊音進步到短句。




《教養指南》

父母開始教性別、顏色、形狀、大小、數量等概念,以豐富其語句的內涵。教導與人對答、接電話、聽故事、唱兒歌、玩扮演遊戲,讓孩子的欲望能順利表達出來。



到兒童遊樂場玩是2~3歲幼兒最感興奮的事。無論是溜滑梯、盪鞦韆、攀爬架、浪板、蹺蹺板等,都是古今中外兒童遊樂場的標準配備。藉玩的經驗,培養平衡技巧與雙側動作協調。此外,把父母的身體當成運動設備,進行親子體能遊戲,更能增進彼此的感情。

《教養指南》
 
父母要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吸收維命D,也讓腦部藉活動中豐富的感覺刺激,助長腦神經發展。對於孩子喜歡不斷反覆體驗同一活動,父母不要不耐煩,那是讓腦部成長必經的過程。











孩子玩顏色歸類、玩具排序或堆疊,樂此不疲。體認到自己會做的事越來越多,無論吃飯、喝水、脫鞋襪衣褲等都要自己做,堅持演練手眼協調。



《教養指南》

如果父母凡事都幫孩子打理,不給他獨立的機會,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懷疑自己能力的心理情結。請父母暫時容忍孩子自己做事時會出現的髒亂,當孩子的動作靈巧度建立起來了,環境紊亂的過渡期總會過去的,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卻不容錯過。



看小哥哥玩球、小姊姊跳房子,幼兒都充滿了新奇,令他燃起無比想要模仿的學習熱情。沒多久,孩子就學會雙腳跳、走直線、騎三輪車、滾接球等技巧性的動作。 


《教養指南》
 
孩子可能默默練習超乎其年齡的技巧,因而挫折,甚至發脾氣。請不要責罵他,耐性瞭解實情後,減化該活動成孩子能力所及的難度。這是自我追求成長過程中美麗的錯誤,父母要細心觀察,適時介入導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保母小雅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